第一次!無人機配合特高壓帶電作業
作者:孔韜 李小來 龍群
2022-03-11 08:57:14 來源:英大傳媒網 瀏覽量:
字號
3月2日,湖北省五峰白巖坪村,國網湖北電力帶電作業員工在±800千伏祁韶線3816號桿塔上,成功開展近電位帶電作業,消除由覆冰造成的2處防振錘變形缺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作業所需的近20千克工器具及金具,全部由無人機運送上塔,這是國網湖北電力首次通過無人機吊送工器具開展特高壓帶電作業。
國網湖北電力首次成功利用無人機配合特高壓帶電作業??醉w攝
±800千伏祁韶線是我國西電東送的大動脈,2017年投運以來,將西部清潔能源源源不斷的送往湖南。去年年底入冬以來,祁韶線湖北段經歷了4輪雨雪冰凍天氣,重冰區導地線被厚厚的冰雪包裹,國網湖北電力及時排查出多處設備隱患。不同于普通鐵塔,特高壓鐵塔塔身更高,地勢更險,短時間內將發現的多處隱患全部帶電消除,對作業人員的體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要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可以用無人機吊送工器具,減輕作業人員負擔?!睘楸M快消除設備隱患,確保線路安全,國網湖北超高壓公司宜昌運維分部無人機班長王偉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馬上組織人員進行方案研討及飛行測試。
“風速1.5米/秒,氣溫5攝氏度,具備吊送要求?!鄙衔?時,王偉東一邊將測風儀舉高,一邊向一旁的記錄員報送氣象數據,其余人員各盡其責,迅速開展現場安全布置工作:“報告,無人機飛行路徑墜落半徑內,安全圍欄布置完畢?!薄胺莱眽|布鋪設完畢?!薄敖^緣繩已挎入投擲器?!薄耙淹瓿傻跛凸て骶叻Q重?!薄安伎厍虿荚O完畢?!薄盁o人機安全檢查完畢,可以起飛?!?br /> “塔上人員已就位,可以吊送?!?時20分,對講機中,60余米高的鐵塔頂部傳來信息,六懸翼M600無人機轉動槳葉緩緩升空,下方吊送物依靠10米長的絕緣繩與無人機連接。
“向左2米……向后1米,好好,下降,取下來了,可以返回了……”9時25分,經過塔上作業人員簡短的指揮,5千克重的地線飛車順利吊送至塔頭作業點,王偉東一邊張大耳朵接收對講機信息,一邊睜大雙眼盯著視距內的無人機。由于無人機臨近特高壓線路,王偉東平穩柔和地操作無人機,這對無人機操作手的駕駛技術是一個考驗。
“大小號變形防振錘更換完畢!”11時30分,隨著作業人員下塔,特高壓帶電作業消缺工作圓滿完工。據了解,M600無人機最高載重為5.5千克,本次作業將通過6次起吊,分別將更換防振錘所需的接地線、飛車、預絞絲、扳手等工器具吊送上塔、下塔。
據了解,對比原作業方法,利用無人機吊送工器具,精簡了懸掛滑車等檢修流程,將原計劃180分鐘的作業時長縮短至約150分鐘,降低了作業人員勞動強度,提升了特高壓檢修作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助力跨區電力大動脈安全穩定運行。

±800千伏祁韶線是我國西電東送的大動脈,2017年投運以來,將西部清潔能源源源不斷的送往湖南。去年年底入冬以來,祁韶線湖北段經歷了4輪雨雪冰凍天氣,重冰區導地線被厚厚的冰雪包裹,國網湖北電力及時排查出多處設備隱患。不同于普通鐵塔,特高壓鐵塔塔身更高,地勢更險,短時間內將發現的多處隱患全部帶電消除,對作業人員的體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要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可以用無人機吊送工器具,減輕作業人員負擔?!睘楸M快消除設備隱患,確保線路安全,國網湖北超高壓公司宜昌運維分部無人機班長王偉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馬上組織人員進行方案研討及飛行測試。
“風速1.5米/秒,氣溫5攝氏度,具備吊送要求?!鄙衔?時,王偉東一邊將測風儀舉高,一邊向一旁的記錄員報送氣象數據,其余人員各盡其責,迅速開展現場安全布置工作:“報告,無人機飛行路徑墜落半徑內,安全圍欄布置完畢?!薄胺莱眽|布鋪設完畢?!薄敖^緣繩已挎入投擲器?!薄耙淹瓿傻跛凸て骶叻Q重?!薄安伎厍虿荚O完畢?!薄盁o人機安全檢查完畢,可以起飛?!?br /> “塔上人員已就位,可以吊送?!?時20分,對講機中,60余米高的鐵塔頂部傳來信息,六懸翼M600無人機轉動槳葉緩緩升空,下方吊送物依靠10米長的絕緣繩與無人機連接。
“向左2米……向后1米,好好,下降,取下來了,可以返回了……”9時25分,經過塔上作業人員簡短的指揮,5千克重的地線飛車順利吊送至塔頭作業點,王偉東一邊張大耳朵接收對講機信息,一邊睜大雙眼盯著視距內的無人機。由于無人機臨近特高壓線路,王偉東平穩柔和地操作無人機,這對無人機操作手的駕駛技術是一個考驗。
“大小號變形防振錘更換完畢!”11時30分,隨著作業人員下塔,特高壓帶電作業消缺工作圓滿完工。據了解,M600無人機最高載重為5.5千克,本次作業將通過6次起吊,分別將更換防振錘所需的接地線、飛車、預絞絲、扳手等工器具吊送上塔、下塔。
據了解,對比原作業方法,利用無人機吊送工器具,精簡了懸掛滑車等檢修流程,將原計劃180分鐘的作業時長縮短至約150分鐘,降低了作業人員勞動強度,提升了特高壓檢修作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助力跨區電力大動脈安全穩定運行。
工業電器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工業電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工業電器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工業電器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默認工業電器網有權轉載。